2020年1月,湖北武漢爆發了這次病毒疫情,很快波及全國,并演變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次疫情徹底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給絕大多數企業帶來突如其來的打擊。
近幾天,很多媒體開始呼吁如何打好企業的“防疫戰”。大多數文章是給“中小企業”出招。其實絕大多數大企業也很難,它們也很脆弱。正如,生物進化理論所顯示,面對環境的突變,適應性是關鍵。生存能力強的物種不一定就是體積大的,身體強壯的。
大疫情是一個突發事件,暫時還沒有形成改變產業進程的巨大力量。只要大疫情所經歷的時間比較短。我們相信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肯定會在幾個月時間之內徹底戰勝大疫情。
但是這次大疫情帶給企業的影響的還是比較大。這種影響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加速器、放大器和檢驗器。
我們不妨來思考一下,哪些行業會受到大疫的影響?目前針對大疫情的主要防護措施:個人防護,自我隔離。盡量不要成群或現場活動。所以受大疫影響的首當其沖是交通、線下旅游、線下餐飲、線下娛樂、線下教育等,也就是對需要現場化的商業活動帶來較大影響。這次大疫情也會給人力密集行業帶來較大影響,因為沒人來上班了。
在大疫情下,人們盡量自我隔離,無所事事,注意力比較充足。如何打發時間?消耗注意力的線上業務比較火,比如,刷劇、線上游戲、線上娛樂、線上教育等,超越空間又能消耗時間的業務肯定大發展。隨著5G時代到來,肯定會催生一些的新模式和新企業。好比,2003年非典促使淘寶、京東等電子商務企業大發展一樣。但傳統電子商務本質上是一個人力密集型業務,這是它的脆弱之處,因為大疫來臨,沒有多少人到崗上班,用戶也不愿意讓快遞上門了。用戶犧牲一些體驗換來一定的安全性。
這就帶來另外一個較大改變,地理空間帶來商業變化,“三公里”戰略,也就是真正基于地理空間的社區營銷模式是一個發展機遇。比如,圍繞超市等實體店附近社區營銷模式會迎來發展,步步高超市的“小步到家”在大疫情背景下得到較大發展就是一例。具體一點說,以步步高超市實體店為中心,覆蓋方圓三公里的社區居民,居民線上下單,集中配送到指定地點,客戶自己來提取。線上客戶分成一定社群,這個群的主要標簽就是地理位置(離步步高超市附近),群主來統計管理大家的購買信息,群主并不一定是步步高的員工。用戶到指定地點自提,這樣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或者也可以說,讓用戶為你干活。大大促進了基于地理空間的社區或社群營銷模式出現。(針對這個案例有專門的文章介紹,見華夏基石e洞察《步步高董事長王填的絕境自救,48小時緊急上線的“小步到家”》)。
我們稍微從理論上進行說明,揭示商業模式進化方向。先從空間的維度來說明,超越空間,也就是不需要去現場,或基于數字化模擬空間的業務會得到發展,比如,線上游戲、線上教育等,隨著5G到來,計算能力的增強,VR/AR業務肯定要催生出來。以用戶為核心三公里業務也能得到發展。這是一種“空間戰略”,基于一定的地理空間的社區業務將會被催生出來。
從時間維度來說,搶占注意力的業務會進一步增長,人們免去不必要的出行或聚會,節省出更多的時間,流媒體業務將會得到進一步催生。
大疫情實際上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它所帶來的沖擊讓人一開始顯得措手不及。好多方面都趕在一點上,使得矛盾集中爆發,具有一定放大效應。
首先,大家都集中開辟線上業務,實際上對信息時代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要求更高了,好比,“洪峰到來”的時候,考驗的是排水管道的設計、布局、輸送能力等。在信息時代,面對突如其來的“信息洪峰”,考驗的是信息傳輸、存儲、算法和算力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的規模、質量和承受極端流量的時間等。這次大疫情考驗信息時代“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的建設水平和質量,也是對信息時代基礎服務提供商極大的考驗。
其次,受到影響的企業矛盾集中爆發,比如,收入銳減、停工和相對的剛性支出不變等,造成現金流的壓力比較大,此時國家和地方政府必須第一時間幫助企業減免稅費,或延遲交付,幫助企業解困紓困。
據筆者了解,那些原本想靠春節這段時間“賺一年錢”的企業損失最大,比如,一些線下餐飲企業,年前大量采購囤積食材,現在顯得很艱難。一些養殖企業,由于物流幾乎被切斷,養殖的畜禽既面臨無食可吃,又無法順利出欄等。
如果你的企業所處的市場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指望過年火一把),或生產的產品很難保存的(具有周期性,并且是活的出氣的,屆時必須交付到市場中去,你如養殖行業),這種企業就顯得非常脆弱。
當然也有因此獲得爆發性需求的市場,比如,防護物品:口罩、消毒等產品市場,但也存在需求集中爆發,產能和人力跟不上,一時生產不出來的。
第三,一些人力密集的行業的矛盾集中爆發了。由于疫情造成人員很難按時返崗,尤其是人力密集的快遞行業和保潔服務行業。原本這種行業,隨著人力成本的增加會帶來一些改變,不過這次疫情加速這些行業演變。比如快遞業務,可能要從效率、體驗兩個維度,增加一個維度安全。實際使得前文中的“基于地理空間的社區營銷模式”得到催生。
第四,集中現場辦公受到比較大影響。基于安全考慮,員工很難從四面八方趕到工作現場,集中辦公。除了必要現場辦公外,催生了遠程辦公,在線辦公。人力資源市場也會造成一批“個人自由職業者”,他們可能同時為幾個企業服務,真正形成人才不為我有,但求為我所用局面。
筆者在居家隔離期間,參加諸多的自己內部和客戶的線上會議。大家很多時候都在討論如何應對2020年這個大疫情。我也在一直思考一個問題,這次大疫情其實是一個檢驗器,檢驗組織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有無危機處理機制?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效如何?
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企業所面對的市場受到什么樣的影響?市場是不存在了嗎?變小了嗎?線下市場可以通過線上業務得到一定的彌補嗎?還是客戶需求可以推遲交付嗎?我們不要一味地慌了神,需要理性分析一下。線下餐飲、旅游、旅店的市場目前幾乎就不存在了。實體商業超市市場變小了,大多數消費者只局限于日常剛需了。針對一些政府市場或企業市場的,可能會推遲交付了。培訓市場可以通過線上業務彌補一些。針對不同的市場,我們必須采取不同應對措施。關鍵一點:在這種大疫情的背景下,如何幫到你的客戶解決它的痛點和問題。幫助你的客戶共渡難關。這是責任。
第二,從企業自身來說,活下來是最高戰略。需要盡量減少“能量消耗”,暫時壓縮支出,把控好現金流。現金流好比血液,對活命非常重要。如果你的企業資金有一定的“冗余”,那就比較穩健了。媒體報道一些頭部企業很脆弱,幾乎沒有一點“冗余”,把掙來錢立馬吃干分凈。如果企業的薪酬體系沒有彈性,那么企業的壓力就更大。我們在設計薪酬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如何應對極端情況,突發事件。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企業的薪酬體系要有一定的彈性。
第三,尋求生態平臺和產業鏈上下游及政府等幫助。近幾年大多數企業都在喊建立生態戰略,此時,考驗的時刻到了,生態平臺型企業必須站出來做帶頭大哥。比如,近幾天的媒體報道,萬達宣布對萬達廣場商戶免租一個月,總額接近40億。美團給自己平臺上的首批商戶提供扶持貸款,比如給云海肴、周麻婆各貸款1000萬元。
面對大疫情,也是考驗企業有無戰略級供應商?如果某企業平時對待供應商很“刻薄”,那么在關鍵的時刻,這個企業在供應商面前就沒有優先級了。產業鏈上下游是一個共同體,榮辱與共。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實踐不好。坦率地說,中國的一些著名企業也做的不好,它的供應商很多時候很“無奈”。做吧!不怎么賺錢,不做吧!有一點可惜,畢竟量比較大。如果是這種情況,供應商也很脆弱,你的企業所處的整個生態都很脆弱。當然這種情況也和目前中國企業所處的產業結構有關系,企業本身都是微利經營,拿什么來考慮供應商的利益。
政府在這次大疫面前要發揮積極作用。必須第一時間響應企業所關切的問題,及時出臺一些政策幫助企業解困紓困。包括,稅費減免、養老保險延遲交付,出臺金融政策向困難企業(因為這次大疫情而造成的困難)傾斜。
第四,跨界融合創新。這就需要模式創新,提高企業適應性。前文中步步高案例就是一種創新,把用戶變成你的員工。很多企業的脆弱也是體現這一點,以為規模大、員工人數多就是強,其實也不一定。如果你的企業業務模式對人力消耗比較大的話,就有一定風險。碰到無人可用的話,人力密集的企業就很麻煩。有時候環境的變化,企業原有的優勢就會變成弱勢。比如,有的企業開大店和旗艦店,這樣本身對企業的品牌提升很有幫助,并且還會帶來流量,但勢必會造成經營成本較高,對最小經濟規模有要求。一旦這個企業的商業模式對規模要求比較高,這就說明這個企業的適應性不強。如何有效降低經濟規模是經營中的一個難題。
第五,文化的試金石。近幾年絕大多數企業都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如火如荼地推進事業合伙人機制。現在面臨大疫情,此時就是共擔文化發揮作用的時候。比如,企業一把手和高管、事業合伙人能不能帶頭降薪。面臨業務下滑,薪酬減少,企業的員工隊伍人心還不散,還有凝聚力和戰斗力。這說明企業文化建設真正起作用了。
這個大疫情的關鍵時候也能檢驗出你的干部和員工。當然要想共擔文化起作用,關鍵要看老板和高管平時是否以身作則,文化倡導的高管們先做到。企業的利益分配是不是向奮斗者傾斜。企業的一把手必須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而這種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不是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如果企業文化太強調單一性和純潔性,遇到環境的突變,企業的適應性就比較差。文化要一定要體現包容性。組織要有活力,要保持必要的探索性。鼓勵迭代試錯,鼓勵團隊人才的多樣性。春江水暖鴨先知,面對環境變化,說不一定那個團隊和那個業務先做起來,從挽救這個企業于危難時機。
以上就是本人在大疫來臨時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給到企業屆的朋友們一點點啟發。我們衷心祝福企業屆朋友共克時艱,共度難關。
—————————
Copyright ? 2018湖南省永和食品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備案號: 湘ICP備2023021508號-1營業執照查詢 網站地圖
技術支持:競網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