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 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 0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放緩,引發了外界對“消費疲軟”的擔憂,甚至有人對消費能否在經濟增長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產生了疑慮。】
(林火燦)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0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放緩,引發了外界對“消費疲軟”的擔憂,甚至有人對消費能否在經濟增長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產生了疑慮。
其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龐大,單月規模超過3萬億元,上半年規模達到19.5萬億元。在這樣的高基數下,增速出現回落屬于正常現象。近年來,我國服務消費在整個消費中的比重明顯上升。簡單地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放緩解讀為“消費疲軟”,不符合實際。
消費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著“定海神針”作用。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高于資本形成總額及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一方面,我國有著近14億人口,其中還有超過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需求紛繁多樣,而且始終處在動態規模擴張和品質升級過程之中,國內需求潛力巨大;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現在的供給還無法滿足消費需求。只有盡快解決好供給和消費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才能把消費潛力真正轉化為經濟增長動力。
要深挖消費需求潛力,必須從供給側發力,積極順應居民需求新變化,培育重點領域消費細分市場,加大在新興消費和高品質消費領域的投資力度,全面營造良好消費環境,不斷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形成供給結構優化和總需求適度擴大的良性循環。
首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瞄準消費升級方向,突破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創新供給,培育中高端消費市場,構建更加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努力滿足國內消費者對高質量產品日益攀升的需求,形成若干發展勢頭良好、帶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
其次,在促進實物消費不斷升級的同時,注重挖掘服務消費潛力,持續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要加速破除教育、文化、體育、養老、健康等領域存在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放寬服務消費領域的市場準入,持續引導社會力量進入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居民需求旺盛的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努力提供更多更高品質的服務產品。
第三,加快引導和推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有序發展。要建立健全適應平臺模式、共享經濟等創新發展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加有利于創新創業發展的制度性供給,積極培育網絡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時尚消費等消費新熱點,鼓勵與消費者體驗、個性化設計、柔性制造等相關產業加快發展,積極拓展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此外,順應農村居民消費梯次升級新趨勢,有效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加快農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費提質擴容,推動電子商務向廣大農村地區進一步延伸和覆蓋,暢通城鄉雙向聯動銷售渠道。
深挖消費潛力、拓展內需空間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增加有效供給的同時,也要系統性地推進各項改革,努力營造有利于消費穩步增長的環境。例如,要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多渠道提高居民和家庭可支配收入,改善居民消費能力和預期,增強消費能力;健全社保體系,減少人們的后顧之憂,讓群眾“敢”消費;完善商貿物流、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愿”消費。